獸藥專家了解到,國內外肉制品市場環境不佳,造成“肉老大”雙匯發展(26.50, 0.87, 3.39%)業績下滑,似乎并未出乎市場的預料;而創新力度不夠,營銷體制及銷售渠道有待推陳出新等亟待破解的問題,才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雙匯內部在未來發展戰略、事業部運營模式改革及自建電商渠道等變革舉措上尚存在爭議,如何平衡內部博弈,也將關系到雙匯的未來命運。
行業整體下滑
近日,有消息稱,雙匯5000萬只肉雞產業化項目即將投產,屆時將為業績的增長貢獻力量。該項目自2009年底在河南省漯河正式開工后,近兩年時常傳出投產消息,卻至今未能為企業創造實際價值。
日前,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陪同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視察了該項目,似乎也給外界傳遞出了積極的信號。
資料顯示,該項目是由雙匯集團和日本火腿集團合作建設,共計40個子項目,總投資超過17.2億元,是中國最大的養雞投資項目。一期項目投產后,年可生產飼料30萬噸,出欄、屠宰商品雞5000萬只,生產高低溫肉制品12萬噸,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5億元,實現利稅4.5億元。
據消息人士透露,該項目肉雞產量首先會滿足雙匯自用,如運作順利,則希望能夠成為麥當勞[微博]、肯德基[微博]的供應商。據悉,雙匯每年從外部采購的雞肉量高達60~70萬噸。該項目一期5000萬只的飼養規模雖不能保證雙匯雞肉需求的完全自給,但是也能貢獻相當比例的自給率,這將保證其與外部供應商談判時獲得更大的議價能力。
肉制品行業內從業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該項目如果釋放產能,對雙匯將是個利好,降低其雞肉原料的采購成本,也會改善目前并不好看的業績表現。
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雙匯發展實現營業收入99.31億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3.04%;實現利潤總額12.02億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14.9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21億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14.55%。這種收入和凈利潤指標雙下滑的情況,是2011年瘦肉精事件后所少見的。
雙匯方面表示,一季度肉制品銷量下滑是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隨著經濟好轉以及新品大力推廣,未來三個季度增速有望好轉。
“雙匯發展一季度出現這樣的業績是可以預測的,因為目前美國經濟不好,豬肉價格下降,同時國內豬肉市場情形依然不景氣,導致肉制品公司經濟效益受損。”艾格農業大宗商品分析師馬文峰指出這也是行業大勢所趨。
在此市場環境下,其他肉制品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得利斯(16.96, 0.20, 1.19%)2015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4.50億元,同比下滑13.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182萬元,同比下滑17.73%;雨潤食品雖未公布季度報表,但是從其2014年年報營業額同比減少10.6%的情況來看,公司壓力也很大。
營銷體系面臨改革
“2015年肉制品將通過調結構、擴網絡轉型,目標是做大規模。”雙匯發展總裁張太喜指出,雙匯下一步可能從產品結構、銷售網絡、營銷推廣等方面進行大的改革,做大銷量尋求規模效益。
其實,為了順應市場的變化,雙匯近年來一直在進行各種改革,希望通過高毛利的新品帶來銷售的好轉和盈利能力的提升。過去,火腿腸一直是雙匯業務的重心,未來發展規劃中,火腿腸仍是雙匯押寶的重點。而分析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認為,“火腿腸”是舊式的高溫加工肉,是要被市場所淘汰的,未來,消費者會接受更加安全、快捷的冷鮮肉和低溫加工肉。
雙匯也在研發新品,如港式叉燒、秘制紅燒肉、秘制紅燒排骨等預制的半成品。然而,對于正處在老產品升級或淘汰、新產品尚未釋放價值階段的雙匯而言,內部銷售體制和渠道變革成為當前的主要課題。
據了解,十年前,雙匯學習日本的事業部制,按照產業布局和發展需要,建立肉制品事業部、鮮凍品事業部等,將生產和銷售合為一體。“十年前,國內肉制品市場尚處在規模小、公司多的情況,雙匯當時需要做的是更加專業化和規模化,在當時稱為‘規模經濟’。但是現在不同,產品注重銷售渠道共享,講究成本和效率,如果雙匯成立專門的銷售公司,將各個事業部的產品整合銷售,將節省成本和提高效率,轉化成所謂的‘范圍經濟’。”馬文峰認為。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品公司成立專門的銷售公司,提高效率,據悉,雙匯內部也有成立銷售公司的建議,但是管理層的意見出現了分歧。
對此,雙匯副總裁、新聞發言人劉金濤對本報記者斷然否認:“如果說事業部制不好,為什么能發展這么多年?這些都是外界的猜測。”他表示這可能源于在電商方面的一些嘗試。
此前,亦有接近雙匯的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用電商改造雙匯現有的業務模式,也是改革派努力的方向之一,他們強調不要把電商作為渠道的補充,而應該將其作為一個渠道,因為“電商可以給雙匯帶來一場管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