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效益低,絕大部分原因是飼養管理跟不上造成的。因此,養豬必須實行精細化管理。而小規模養殖場(戶),對母豬的管理通常采用大群粗放式管理,工作沒底數,跟著感覺走,把豬群管理寄托在技術人員和飼養員個人身上,生產成績受養殖人員管理水平和責任心的影響很大。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筆者根據多年生產實踐,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減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增強了工作的針對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建立完善的母豬檔案,這是管理好母豬的基礎。每頭母豬一份,檔案一式兩份,一份裝訂成冊,一份以卡片的形式跟隨母豬走,母豬在哪個欄里,卡片就掛在那里,內容包括個體號、來源、出生日期、品種、父號、母號、配種情況、免疫情況等。 其次確定生產指標,我們以普遍飼養的杜-長-大或杜-大-長-杜生產模式為例,即杜洛克公豬同長白和大白雜交的長大或大長二元母豬生產三元雜交商品豬,根據長大或大長二元母豬的生產性能制定出生產指標,見下表。
注:①仔豬28天斷奶后,將母豬趕下產床轉至空懷母豬舍,仔豬原窩不動在產床上繼續飼養7天,以減少仔豬斷奶后應激,提高仔豬成活率。 然后建立一本《母豬管理流水帳》,以母豬檔案和生產技術指標為依據,主要作用是記錄全群每頭母豬每一天的生產情況。要求每天一頁,內容固定,包括以下幾個欄:發情母豬(第幾次發情)、配種母豬(第幾次配種和與配公豬個體號)、妊娠母豬(前期、中期、后期)、轉入分娩舍待產母豬、分娩母豬、斷奶母豬、轉入空懷(待配)舍母豬、免疫、發病及治療、淘汰母豬、其他(換料)等。 下面以一個后備母豬從初次發情開始到產完仔豬斷奶的整個過程為例說明。整個生產流程圖如下: 第一次發情→21天第二次發情→21天第三次發情并配種→妊娠20天為妊娠前期→妊娠第21~84天為妊娠中期→妊娠第85~106天為妊娠后期→妊娠第107天上產床待產→7天后(即妊娠114天)分娩產仔→哺乳28天仔豬斷奶—母豬下床轉到空懷待配進行第二胎生產→仔豬繼續原床飼養7天轉保育→保育35天轉育成。
例如1月1日,001號母豬第一次發情,通常后備母豬在第三次發情時配種,那么根據情期是21天,就在1月1日“發情母豬”欄記載“001號母豬第一次發情”,在1月21日那頁的“發情母豬”欄上記載“001號母豬今天應該第二次發情”,而到22日這天就要重點觀察001號母豬是否發情,如果按時發情,就在“發情母豬”欄記載“001號母豬第二次發情”,同時要在2月11日那頁的“發情母豬”欄上記載“001號母豬今天第三次發情并配種”,通常要求后備母豬在第三次發情時配種,所以要同時在“配種母豬”欄上記載“001號母豬配種”,如果按期發情并根據發情的狀況可以完成配種,就在2月11日“配種母豬”欄上記載的“001號母豬完成配種,并注明什么時間(上午或下午)、通過什么方式(本交或人工授精)和與配公豬個體號”。記錄與配公豬,這樣做主要是基于兩方面考慮,一是可以考察所配公豬的性能,二是對留作種用的豬建立系譜的需要。注意通常需要配種2次以上,可以采取上下午各一次或一天一次的辦法。如果沒按時發情,就要把未配種的原因(疾病或體況等)標注清楚,據此確定下一步工作,是治療還是調整飼料營養等,并記載在“發病及治療”欄上,每天進行觀察治療直到發情,再轉入到“配種母豬”欄上記載配種情況。現在就按001號母豬在11日配種成功,那么就要在3月3日“其他”欄上記載“001號母豬進入妊娠中期觀察是否返情和換料” 等事項,進行妊娠中期管理。同時在妊娠85天即5月7日的“其他”上記載“001號母豬進入妊娠后期調整飼料”,在預產期提前7天,即5月30日,在“轉入分娩舍待產母豬”欄記載“在001號母豬轉入分娩舍待產”,在預產期114天,即6月5日在“分娩母豬”記載“001號母豬分娩”。接下來就是仔豬28天斷奶,即在7月3日,在“斷奶母豬”欄內記載“001號母豬斷奶”, 同時在“轉入空懷(待配)舍母豬”欄內記載“001號母豬轉入”,然后將001號母豬趕下產床,并趕回種豬舍的空懷母豬欄內等待發情配種。 對母豬的防疫和驅蟲及藥物保健,同樣可以按照以上方法,按防疫程序和藥物保健程序規定的時間和項目確定并登記每頭母豬實施的免疫和藥物添加時間,還有豬舍和豬體消毒的時間、仔豬的防疫、保育轉育成、育成轉育肥、育肥到出欄等等。 整個豬群依此類推,不同的是仔豬按窩、育肥豬按欄或體重進行登記管理。如果中間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可以針對該問題采取措施并順延時間,待問題處理完畢不影響下一個環節時,繼續執行下一個步驟。 《母豬管理流水帳》以技術員記載為主,并由技術員組織飼養員實施,場長可以隨時監督檢查,無論是場長還是技術員或飼養員每天依據這本帳工作就可以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