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蛋雞產蛋率不高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 時間:2014-11-15 來源:迅達康獸藥
隨著養雞業的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性能,從而獲得盡可能高的經濟效益,科學的飼養管理是其根本途徑。現就影響蛋雞產蛋率不高的原因及對策加以探討。
1 產蛋性能低的原因
蛋雞生產性能低通常表現為開產日齡推遲,提早開產、產蛋高峰期沒達到預定指標或攀升時間較長、高峰期短、產蛋期死淘率太高、提前休產淘汰、蛋品質下降以及淘汰時體重偏輕等。造成產蛋性能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育成雞合格率太低
合格率為合格雞數(體重在標準體重的±10%以內,脛長為104~106mm)與入舍雛雞數之比。育成合格率低說明育雛育成期死亡較多,育成雞體質差、均勻度差。體重偏輕或偏重都將導致產蛋推遲或提前、產蛋高峰期不穩、性能低,而均勻度是直接影響蛋雞生產性能的主要因素。
1.2開產前體成熟與性成熟不能同步
表現為到了正常開產體重時不開產,或達到5%產蛋率時體重低于標準。這種結果源于飼料營養不合理、光照程序不合理、限飼和疾病等。若在育雛、育成階段及氣候變化時不能及時調整配方,從而造成飼料能量、蛋白質、鈣、磷等階段比例不合理,影響體重的增加和性成熟。光照是養雞生產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光照的時間、強度等對雞的活動、物質代謝、生長發育及生產力的發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正確的限飼可影響生殖系統的發育、成熟。在育雛后期的6~8周,突然限飼會影響雞只體格的正常發育。疾病也可造成雞體質差,影響雞的正常發育與成熟。
1.3藥物的毒性作用
藥品的殘毒可引起機體正常發育停滯,影響雞內臟器官的發育,特別是對育雛前期內臟和育成期生殖器官的成熟影響更大。另外,若在產蛋期用了對產蛋有影響的藥品,如磺胺類、呋喃類等,不但會破壞卵細胞的發育,從而降低產蛋率,而且過量會引起中毒。
1.4飼料質量不穩定
營養成分缺乏、過量,飼料衛生不達標,適口性差或灰分過高等均可引起產蛋性能降低。
1.5飼養管理不科學
溫度控制不合理、光照和飲水不足、日常管理粗放均會導致生產性能降低。另外,疾病的侵害及其他應激,也是造成雞產蛋性能低的原因。
2 提高產蛋生產性能的基本技術措施
蛋雞從16周齡起進入預產期,25周齡到達產蛋高峰,為防止產蛋性能下降必須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
2.1實施全價飼料和籠養
散養或圈養雞冬季均不產蛋。采取籠養蛋雞,夏季放在室外,冬季放在室內,每天清糞1次。如果選用優良種雞,飼喂全價飼料,一年四季均可產蛋。籠養雞的舍內環境比較穩定,溫度、光照都好控制。冬夏加強管理,使雞不受風寒酷暑的影響,經試驗對比,籠養雞產蛋率比散養雞提高40%左右。
2.2控制開產日齡
控制開產日齡使開產適時化、同期化。蛋雞入籠工作最好在l8周齡前完成,以便使雞盡早熟悉環境。
2.3 避免轉群應激
雞群轉對產蛋不利。經試驗證明,將兩群雞進行調換飼養,在條件相同情況下,轉群前2周平均產蛋率為55.76%,轉群后產蛋率平均為40%,相差15.76%,直至1月后產蛋率才恢復到54%以上。因此,開產后盡量避免轉群。
2.4 雛雞剪冠
小雞剪冠不但可以提高日后產蛋率,還可以節約飼料,避免雞成年后的各種冠傷。根據試驗統計,把經鑒別認為是母雞的雞冠剪掉,可提高產蛋率4%。一般在小雞出生后10h內,趁尚未開食剪冠,手術簡單,出血也少,亦可公母一齊剪。
2.5 適時接種、驅蟲、上籠 上籠時接種ND油苗或I系苗、EDS苗及其他疫苗。入籠后進行一次徹底的驅蟲工作。
2.6 控制光照
光照時間應逐漸增加。因品種差異,光照時間遞增快慢不同,一般每周遞增30min為宜,27周齡左右增加到日光照16h后恒定不變。若雞群體重較輕,發育較慢,可在增加喂料的同時推遲到20周齡增加光照時間,也可在增加飼養管理基礎上,光照時間每周遞增15min,使開產體重與性成熟相一致。在產蛋期間光照的原則是不能縮短,強度不能減弱。蛋雞生長期,光照時間一般每天8h,不宜超過11h,產蛋期l4~16h,不宜超過17h。雞對顏色比較敏感,不同顏色的光對雞產生不同的影響,一般來說,小雞可用紅光,大雞可用白光。
2.7 控制溫度
溫度對蛋雞產蛋、蛋重、蛋殼品質、受精率、飼料利用率都有影響。產蛋雞適宜溫度為l3~20℃,13~17℃的產蛋率高;長期高于29℃時,則產蛋量下降;當環境溫度高達37℃時,雞就有發生熱衰竭的可能。在北方冬季飼養蛋雞要采取保溫措施,可適當提高15%的飼養密度,以利于保持雞舍溫度。有條件的雞舍可安裝暖氣,從而保證蛋雞生產性能。
2.8. 控制濕度
蛋雞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0%~70%,如溫度適宜,相對濕度可降低到40%或提高到72%。如果舍內濕度低于40%時,蛋雞羽毛凌亂,皮膚干燥,空氣中浮塵飛揚,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和脫水,影響產蛋。如相對濕度高于72%,蛋雞羽毛粘連污穢,易誘發雞關節炎病,產蛋量下降。在高溫高濕環境下,蛋雞呼吸加快,同時這樣環境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導致疾病的發生。低溫高濕環境下,易使家禽失熱過多而受寒,影響產蛋。因此防止禽舍潮濕或干燥,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管理問題。雞舍應位置向陽,地勢較高,通風良好。
2.9 減少有害氣體
禽舍內含有的有害氣體有,氨、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舍內氨含量達15mL/m3時,人感到不適,允許濃度不應超過25mL/m3。降低雞舍中的有害氣體濃度的措施是及時清除糞便與垃圾,加強通風換氣,及時將有害氣體排出,噴灑藥物消除有害氣體。
2.10 減少應激因素
許多不利因素易引起雞的應激反應,如賊風、超限噪音、轉群、換舍、捕捉、性比例不當、缺食、斷水、斷喙及進行其他手術、接種、飼養人員作業程序變換。這些情況對蛋雞會造成環境壓力或心理壓力,使蛋雞呈現高度神經質,心跳加速,采食下降,性活動減少,心血管活動發生變化,發生潰瘍性腸炎,生長延緩,法氏囊、胸腺與脾臟萎縮,淋巴系統作用衰退,抗體產生減少,抵抗力減弱,對蛋雞的健康與生產力產生不良影響,易患傳染病。按常規進行日常飼養管理,如給料時間要正確,每天第1次給料要在給光后進行,第2次給料要在下午2點,第3次給料時間要在熄燈前2h進行。提供數量足夠的飲、喂設備并放置均勻。接近禽群時給以信號,逮捉時輕拿輕放,盡可能在晚間弱光下捉雞,盡量避免連續進行等能引起家禽騷亂不寧的措施,謝絕參觀者入舍。如雞處于逆境時,將飼料中維生素A、E等加倍供給。
2.11及時剔除病雞、休產雞和低產雞
主要抓兩個階段:①開產后到產蛋上升到80%前為一個階段,通過詳細觀察雞精神狀況、雞冠顏色,觸摸腹部和恥骨聯合處等方法挑出病雞和假母雞。②產蛋高峰期過后到產蛋率降為80%后,加強對休產雞、低產雞及病雞的淘汰,提高飼料利用率。
2.12 添加砂礫
砂礫雖不含營養物質,但是讓雞自由啄食一定量的砂礫,可促進消化,提高產蛋率。
2.13 限制飼喂
對蛋雞進行合理限飼喂養,即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又能充分提高蛋雞的產蛋率。限喂方法可分為縮短喂料時間和減少飼料數量兩種,兩者有一定的聯系。縮短喂料時間,可縮短到蛋雞平常喂料時間的50%。減少飼喂數量,精飼料可減少到蛋雞平常自由采食量的50%~60%,但青飼料、礦物質飼料等且不可減少,到飼料遞減至不能再減時,應逐漸增加飼料,以保證產蛋連續。
2.14 人工強制換羽
一般采用間斷給水、給料法和限制給水、給料法兩種。另外,還可以采用拔羽縮短換羽期,即人工拔去雞兩邊翅膀上的10根主翼羽和尾羽上的10根大毛,這樣可縮短換羽期10~15d,提高產蛋率。
總之,根據自己的飼養條件,合理的采取一些措施以提高蛋雞的產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