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藥專家教你怎么預防治療豬丹毒癥
- 時間:2015-04-08 來源:迅達康獸藥
獸藥專家說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所引起的傳染病。急性豬丹毒的特征為敗血癥和突然死亡。亞急性豬丹毒患豬的皮膚則可能出現紅色疹塊。
流行病學
豬丹毒桿菌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健康帶菌豬之扁桃腺和淋巴組織均帶有本菌。許多種哺乳動物和鳥類曾分離到本菌,因此它們可能即是本病的的間接感染源。豬丹毒桿菌常由消化道侵入,隨之繁殖於扁桃腺,繼而造成病菌侵進血液循環。嚴重的菌血癥迅速變成全身性敗血癥和突然死亡。稍后,病菌可滯留在皮膚,關節或心臟瓣膜,轉變成亞急性及慢性型。皮膚傷口的感染亦有報道。患豬主要為3月齡至上市齡豬群。有時候,后備年輕母豬亦感染。
臨床癥狀與皮膚病變特征
其特征是一只或數只豬突然死亡。患豬體溫升至42℃以上,高熱稽留。急性豬丹毒的懷孕母豬常發生流產。感染后2-3天皮膚呈凸起的紅色區域,此紅斑大小形狀不一,多見于耳后、頸下、胸腹下部及四肢內側。病好轉時紅斑可消失,病惡化時則融合成片。
亞急性疹塊型:其特征是皮膚表現出疹塊。通常發病后2—3天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的皮膚發生疹塊,呈方塊形,菱形,偶呈圓形,稍突于皮膚表面。初期疹塊充血,指壓褪色,后期瘀血,紫藍色,壓之不褪。
急性或亞急性豬丹毒耐過后常轉變成慢性型。本型以跛行和皮膚壞死為特征。發病初期為關節疼痛和發熱,隨后變成腫脹和僵硬。
急性病例不表現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部分初期病豬皮膚發生潮紅,繼而發紫,以耳、頸、背等部位較多見,指壓褪色,指去復原,病程為3~4天,不死轉為疹塊型和慢性型。
豬丹毒的典型病變是皮膚紅斑與疹塊。慢性豬丹毒患畜的幾個關節可見非化膿性關節炎。其他內部器官有時出現梗塞,特別是心瓣膜炎癥時。
治療基本原則: 發生后應立即使用藥物控制,晚期治療效果不理想。對發病豬立即使用注射給藥:優倍樂:肌肉注射 0.1ml/kg,1日1次,連用3天。
對發病豬場全群混飼給藥,每噸飼料添加優舒克800克+博感欣1000克/噸飼料,連續使用1~2周。豬丹毒疫苗預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昌市|
融水|
泽普县|
福鼎市|
杂多县|
聂拉木县|
黄浦区|
稷山县|
普兰店市|
会理县|
亚东县|
南康市|
福清市|
调兵山市|
承德市|
德格县|
竹山县|
绩溪县|
盐边县|
安溪县|
桂林市|
石景山区|
洞口县|
柳河县|
深泽县|
克东县|
阜南县|
邹平县|
门头沟区|
克东县|
克拉玛依市|
珠海市|
开鲁县|
潮州市|
凤山市|
合山市|
北安市|
新田县|
洪洞县|
临朐县|
米林县|